管理之道

创新中国时代 企业要创新什么

发布日期:2010-08-17 点击数:1635

《中外管理》
  《中外管理》:在温家宝总理为今年全国“两会”所作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自主创新已经被摆在了国家战略的层面。但同时,作为我们企业层面,国内不少行业和企业都屡屡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,不仅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,而且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出问题。一个典型的案例便是众所周知的中国DVD企业的“1美元利润”……

  中国企业的创新方向,究竟何在?

荣 海(海星集团总裁)
  创新,就要整合长远目标
  经过十几年高速发展,民营企业已慢慢走向成熟,在创新这个问题上,国内很多企业都达成了共识。过去企业确实可以抓机遇,只要能赚钱就上,缺乏战略,也缺乏自主创新,自然缺乏核心竞争力。
  经过十多年发展之后,这些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在反思下一步的战略。到了这一步如果还不去自主创新,还没有核心竞争力,一定会遇到长远的困难。所以走到今天,中国企业一定要冷静,一定要追求长远的发展,而不图一时的成功,不盲目扩大规模,而是沉下心,舍掉一些东西,整合自己的核心目标。而自主创新的华为模式,是民营企业家们所推崇的。

尹明善(力帆集团董事长)
  创新绝不等于创高!
  英国哲学家罗素1903年到北京大学演讲时说:中国是个大国,什么东西都不能依靠人家,都要靠自己!像瑞士这样的小国,就靠两个东西:一个是金融,一个是钟表,就可以了;但中国人口13亿,即使是杯子你都得自己造!
  所以中国作为大国,特别需要民族工业。而民族工业要靠自主创新。所以这次政协会上我有一个发言,专讲自主创新。力帆从1992年一个9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9000多人的大企业,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:自主创新并非高不可攀!一切企事业,包括中小企事业,皆可大力普及自主创新!而要大力普及自主创新,就必须大力鼓励和培养自主创新意识。
  需要指出的是:首先,创新不是创高。“新”和“旧”是相对的,只要是没出现过、没使用过的,就叫新。创造或实施以往没有的产品、技术、模式、制度,就是创新。举个例子:集装箱的发明,就是把运输货物的盛具制成统一的尺寸,然后汽车、火车、轮船、仓库、码头的空间尺寸和装运模式都和该尺寸联系起来。这里并无高不可攀的技术,却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,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!可见,创新难不倒中小企事业。
  其次,创新并非要创前无古人之新。其它地区/行业曾有,而本地区/行业尚无,融汇、改造到本地/本行业的,也可称为创新。
  再次,不能轻视形式创新和模式创新。只有“小”和“低”的自主创新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在时,才有可能被“集成”,才有可能被集汇到原始创新的高端。
  因此,我们一定要使自主创新万众共识,万众一心,打破创新的神秘观念,打破创新高不可攀的桎梏。让全社会,包括中小企事业,都来参与自主创新,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,建设创新型企事业、创新型地区和创新型国家就不会遥远。

刘玠(鞍钢集团总经理)
  自主创新,不仅仅是经济意义!
  鞍钢这些年的发展,走的就是自主创新这条道路!是形势逼着鞍钢非走这条路不可,因为靠买技术,靠引进,我们没有这个条件,我们资金紧缺,原来的装备很落后,在这样一个情况下,要想打翻身仗,只有靠自己的智慧,靠自己的技术,靠自己的双手!
  比如:我们平炉改转炉,就是技术创新,取得了成功,接着我们在一系列方面有了新的自主知识产权;比如说热连轧、棒材生产线、连铸连轧生产线、硅钢片都是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。
  这些自主创新的成果,或者说创新性的企业发展之路,使鞍钢走出了困境,相比技术引进项目,我们的投资省了1/3甚至1/2!没有创新你走不出这条路。
  现实是,有些技术你要买,越是关键的,人家越是不卖给你。比如说我们硅钢片的技术,5年前我们想从国外引进技术,可人家不卖。而我们自己开发,现在取得了成果,已经批量生产了。所以我自己深深体会到,创新型国家这一条道路,它不仅有经济效益,而且有巨大的国家发展的政治意义!但创新绝不意味着完全封闭的,而是要立足于自己去引进。不能引进之后不创新,过些年又需要重新引进,这个路走不通。

侯为贵(中兴通讯董事长)
  要立足市场自主创新
  自主创新有三层含义:原创性创新,相对比较难。改进型创新,通过消化别人的技术,改进提高,这也是自主创新。韩国、日本很多企业都走的是这条路,原创新技术很少,大部分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改造、消化以后再提升。而中国企业在消化方面比较差,但这应该是主要的创新途径。再有就是集成性创新,把各方面东西融合起来进行创新。
  这三种路途都是正确的,那你自己的企业怎么样来实现?原则就是不能漠视市场,要把市场放第一位。只要市场能控制住,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会慢慢发展起来。日本企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,所以咱们要善于总结他们这些经验,更要自己努力。

金志国(青岛啤酒总裁)
  不可忽视细小创新
  创新靠的是企业内部的和谐,靠的是企业文化。因此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植入了创新和开放的两个元素。
  一说创新,大家就会想到革命性和原始的创新,可是自古到现在原始的创新有多少呢?所以第一点,我们要集成创新。第二点,我们不能忽视细小的创新。现在我们把自己的企业放在一个价值链上去竞争,原来是我自己去竞争,现在我和我的上下游商业伙伴拉起手来一起做。这种商业模式的转换,也是一种创新。比如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,学习型组织本身就是创新型的组织。它能够知识共享,能够把知识变成本能,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。它能够不断反思,不断否定自己,这就是创新。
  我们为什么忽视我们眼前这些细小的创新呢?我们把细小的创新结合起来、积累起来,就是巨大的创新!

经济增长减速,企业如何应对?

  《中外管理》: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人大会议上公布“十一五”年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.5%;2006年,中国的GDP增长控制在8%左右。而在过去改革开放的27年里,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超过9%,去年达到了9.9%。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经过27年的高速增长后,将要适度回落。这种显著的宏观目标调整,对于我们企业意味着什么?如何看待这种调整?
  金志国:里外里增长12%!
  不要单纯看8%,这个8%和去年的9.9%比,它的挑战性不比9.9%小。因为投入是要受限制的。过去是投入式的拉动增长,今年虽然是增长8%,但国家规定能源消耗要下降4%,里外里是12%!和靠大量投入增长8%,这个概念不一样。
  但这对青啤来讲影响不大。因为在投入产出方面,在循环经济方面,青啤早就开始做了,做了几十年了。
  荣 海:质量比速度更重要
  希望比较平稳发展是中央的意图,但全国各个地区是不均衡的。地方发展的热情还是很高,其实很多地市制定未来的发展速度仍然很快。
  对于我们民营企业,现在并不是非常关心发展的速度,而是发展的质量和把握市场。